2020年2月3日

【銀髮心故事】用隨遇而安的心態 向處境對抗─陳秀理


文/周雅瑩
  「我才剛與長青學苑的同學們去花蓮玩回來,接下來還要跟朋友去雪霸、清邁、烏鎮!所以除了上課,我每個禮拜還有好多行程!」陳秀理期待又充實地說。自從她的先生二十年前逝世後,便學習逐漸轉換心態,藉由旅遊及到長青學苑學習,來經營自己、充實生活。個性活潑外向的她,也正因為是高雄不二家(又稱〈不二緻果〉)的第二代老闆娘,有著三、四十年的生意場歷練,所以現在便靠著快速的算術能力、懂得運用話術解決人與人之間衝突的特質,被推薦擔任和風歌唱藝術團團長及長青歌唱研習社社長,扮演群體間溝通橋梁的角色。如今,活躍於各個群體且獨立自主的她,很難看出來她即將邁入古稀之年,也讓人不禁好奇她是如何坦然面對退休生活的身分轉換。
▲面對退休生活,陳秀理可是比誰都積極經營自己!「隨遇而安」是她面對「改變」的態度,更是她充滿正能量的緣故。【攝影/周雅瑩】

既來之 則安之
  談到適應身份轉換,其實陳秀理已是熟門熟路。因為年輕時的她,曾為三信銀行行員,工作穩定又高薪,後因嫁為人妻被迫放棄原本職業,與先生一同回婆家工作。「婚後在門市工作的第一天,看到熙來攘往的客人,以及餅一出爐,客人就開始伸手搶食的情景,我就嚇傻了!」陳秀理描述自己與先生交往一年半,從未探聽過夫家生意的情況,直到嫁為人妻才發覺自己嫁入一個生意極好的家族企業!此時才恍然大悟,自己要面對的,不僅只是從銀行員的身分轉變為門市接待人員,而是還要適應客人不再是一個接一個、井然有序的排隊而來,而是不斷地蜂擁而至。
▲二、三十年的生意場歷練,磨圓了陳秀理的稜角,如今「伸縮自如」的個性,也讓她擁有好人緣。 【攝影/周雅瑩】

  「很常還沒七點,就有客人在樓下敲門要買東西了!」她更表示,工作時常從七點忙到晚上十一點都不休息!累的時候,趴在樓梯間就睡著了!這就是日常!尤其懷孕時,看著訂單源源不絕貼滿整個牆上,自己也不好意思先去休息,就跟著大家不眠不休的連續熬夜三天!另外,〈不二家〉所賣的品項包含綠豆椪、罐頭、日式餅乾、麵包,種類多達140幾種,還要逼迫自己一定要對每個品項的口味瞭若指掌,這更是剛嫁入門的一大難題!但是就如同俗諺有句話說:「車到山頭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陳秀理並沒有因為生意繁忙而累倒或嚇到想離婚,靠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想法,總是逼迫自己手腳務必要快上加快。到後來,同時接待四、五位客人,對她來說已都是輕而易舉。


▲在〈不二家〉的工廠裡看到曾一起打拼的工作夥伴,陳秀理滿是欣慰,因為這證明著,〈不二家〉擁有完善的工作環境,所以才讓人願意在一間企業上奮鬥數十年如一日。 【攝影/周雅瑩】


  陳秀理更說到,自己能夠快速適應夫家生活,全歸功於生長在開設布莊的家庭。因為長期需要快速換算布價,耳濡目染下造就自己從初中起,就因算術能力的優勢,被獲選為珠算校隊。她也感謝父母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一心重視兒女的受教權。因此在四十年前的台灣,自己便可以就讀一學期學費就比公立學校貴1700元的私立三信家商。所以自己才有機會靠著後天努力,通過珠算的超段位、六段位、第一至六級等檢定。並在畢業後順利到三信合作社工作、遇到丈夫。更重要的是,因為有著一技之長,所以讓她嫁到〈不二家〉後,就可以擔任門市的會計、銷售工作,而不是無任何能力的被迫傳承。有著這樣的經驗,陳秀理除了讓孩子們從小接觸店裡工作,也重視小孩應適性發展,支持他們的選擇,因為她要讓孩子們知道:傳承雖為必然,但你仍可以追求自己的夢想!因為她相信,任何一項專業只要活用,就足夠帶給家族事業不同的生命力。


▲有許多東西是別人想拿也拿不走的,比如「經驗」。即便如此,閱歷豐富的陳秀理也不曾以高姿態教導晚輩,讓人不得不打從心底的尊敬她。 【攝影/周雅瑩】
觀念的傳承 經驗的延續
  「我覺得你剛剛那句話要修正一下!婉轉一點!不要讓客人進門後,又敗興而歸!」陳秀理演示自己在店裡教媳婦、店員的方式,如同過往婆婆時常在旁邊提點一般。她提到,自己剛嫁進〈不二家〉時,就是先從旁學習別人是如何招呼客人的。因為做生意,「說話的藝術」很是重要。不僅是要對每項產品的特色瞭若指掌,針對每位客人的喜好推薦產品。還要懂得運用話術,讓原本怒氣沖沖的客人,轉而買其他商品,並展露笑容、心滿意足的離開,這都是學問!陳秀理更提到,每每在門市遇到不講道理的客人,都能深刻體會「一樣米,養百樣人」這句俗諺的含義,所以「危機處理」的能力很重要。她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當自己被客人激起憤怒時,會選擇先沉默傾聽,瞭解客人的需求。因為自知,只要生氣,腦袋就會空白,講出來的話語就會不加修飾、十分難聽。讓人想起美國的幽默大師馬克‧吐溫曾說:“Anger is an acid that can do more harm to the vessel in which it is stored than to anything on which it is poured.”「生氣有如酸性液體,對於盛裝容器造成的傷害,大於它所潑及的物體。」而作生意,最害怕就是因為衝突,影響到形象、客人的信任。因此,就如同慧律法師說的:「當你要開口說話時,你所說的話必須比你的沉默更有價值才行」。此言,皆是陳秀理飽經世故後的體會,而她也因圓融的處事方式,所以即便退休,她也持續擁有好人緣,受到大家的仰賴。



▲用耐心、同理心向晚輩傳承經驗,不僅讓家族事業的軟實力更加穩固,也讓陳秀理與媳婦之間變得沒有距離。【攝影/周雅瑩】
危機就是轉機
世代共處 需更多溝通、信任
  「早上我跟先生才一起送兒子去機場,下午他午睡時就突然叫不醒了!」陳秀理歷歷在目地說著1999年的那天午後,並堅強地說因為先生出殯隔十天就是中秋節,所以根本沒時間難過,隔天就得振作起來工作。面對先生突然心肌梗塞離世,有幸擁有成大企管碩士學歷、在大成沙拉油擔任總經理秘書的大兒子,果決回家承接家族事業。陳秀理說,她希望兒子們是心甘情願地回家工作,而不是被迫傳承。因此讓兒子們從小便在店裡幫忙,自然而然就有共識不管飛得多遠,總有一天還是得回家接手。就連以前是三信家商老師的大媳婦,美國明碁電腦總經理秘書的二媳婦,也都回來一起做生意。陳秀理也說:「家族,團結就是力量。因為深知『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可以走很遠』這個道理。看到兩個兒子如此齊心,也相信『兄弟齊心,齊力斷金』」。


▲陳秀理的二兒子洪啓原仔細地向她介紹現今〈不二家〉廠房各設施的配置、用途。看到兒子們將〈不二家〉經營得有聲有色,陳秀理驕傲地說:「相信兒子、放手給他們做,這是最正確的決定!」。 【攝影/周雅瑩】


  傳承成功的家族企業的治理機制之所以有效,必須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哈佛商業評論》雜誌:〈家族企業傳承有道〉


▲「我家大兒子洪士峰很厲害!用自身經驗,出了一本關於〈餐旅採購管理與成本控制〉的書籍;二兒子也突破自己原本害羞內向的個性,現在可以侃侃而談、獨當一面。」陳秀理談到兒子們便滿是驕傲,也更確定自己選擇放手、選擇信任的決定是對的。【攝影/周雅瑩】

  談到世代間經營理念的磨合,陳秀理有感而發地說:「一開始,真的有許多意見不合的時候!」因為在她的大兒子接手後,從基本款的麵包到賣得極好的吐司,一個接一個捨棄不做,大幅砍掉許多商品,對已經做二十幾年的第二代來說,很是捨不得!陳秀理戀戀不捨地說:「我們做的吐司很好吃!好吃到現在還有老顧客在詢問還會不會再做?但我們也只能苦笑地說,因為第三代選擇不做,所以就不會再做了!就連自己想吃也吃不到啦!」雖然嘴裡有些抱怨,但陳秀理依舊以兩位兒子為傲,因為她認為,既然要讓晚輩傳承,就應該相信他們,並且全力支持!尤其在〈不二家〉的改革途中,雖然世代間有許多的想法不一致,但是晚輩總會積極做市場調查,將自己的評估耐心分析給長輩們瞭解,以溝通替代強行變革。在歷經數次的家庭會議後,最終得以在世代間達到共識,考量現在抾拾(節儉)的傳統觀念轉變,才將原本一百四十多種的商品,改為現在只販賣伴手禮、喜餅、彌月蛋糕,也因此減少許多不必要的人力及耗材。陳秀理說,既然是傳承、決定要給兒子做,就要全力支持他!


▲面對世代交流、傳承,陳秀理以過來人的經驗說:「傳承,難免會與下一代有所摩擦,所以大家都要懂得『退讓』、『信任』,這樣事業才會有未來!」。 【攝影/周雅瑩】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曾說:「最大的挑戰和突破在於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於信任人。」可見經營事業,最艱難的莫過是「信任人」,而這也是無比重要的課題。其實不只是在傳承之時需要「信任」,生活中凡是遇到世代交流,都會面臨價值觀不盡相同的時候,因此對彼此都需要多一點的溝通及信任。不像許多長輩總會以「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來壓制年輕一輩的想法。現在的陳秀理,面對家族事業的經營,觀念很是開放。她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身為第二代,以前總是認為「自家做的每樣東西都很好吃,每樣商品在店中皆不可或缺!」也往往在不知覺中耗掉很多物質、人力成本。後來放手給第三代經營,相信他們的所學專業,將許多製成改為機械化,也把消費者較沒有大量消費的產品刪掉,不僅不再大量浪費食物,也減去許多人力虛耗。「以前都要跟著熬夜好幾天,現在看到大家都能週休兩日,就覺得現在自己真的好命了!」陳秀理為兒子們的改革引以為傲地說著,也反省自己過去不該固守成規。美國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曾說:「一個人想做點事業,非得走自己的路。要開創新點子,最關鍵的是你會不會自己提出問題,能正確地提出問題就是邁開了創新的第一步。」然而,準備跨出創新一步之時,若能受到長輩的信任、理解與支持,那麼便是最幸運的事了。


▲陳秀理站在店裡滿是獎牌的櫥窗外自豪地表示,今年已邁入八十年的〈不二家〉,靠著兒子們所研發的「真芋頭」,拿到「港都伴手禮名店」的殊榮。【攝影/周雅瑩】
錢,賺了就要花
年紀到了,就是該享受
  孫越曾說:「如果我們每天都當做生命最後一天,就會清楚自己生命中,什麼是最重要的,或許,你就不會再『等』了。」祂又說過:「活在當下的想法積極,就開始迎向很多事情,比如,人都會死,這是個事實,就要去面對它、接受他、認識他。」
  「以前我還會幫忙管理店裡的經濟大權,現在就是完全放手給孩子們經營!讓媳婦們分工,一個管錢、一個管印章,我則是一邊學習,一邊到處遊山玩水!」面對退休生活,陳秀理說,自從丈夫突如離世,自己便看得很開。覺得人生走一遭,不該還沒享受到就離開,因此她選擇享受、把握當下。現在即將邁向古稀之年的她,目前已在高雄市四維長青學苑學習手語、中音笛、社交舞、國台語及日文歌唱十多年。更自豪因為學習,所以讓自己跟孫女有更多的話題,因為孫女會來向她討教中音笛的吹法。另外,正如英國劇作家蕭伯納曾說:「真正的閒暇並不是說甚麼也不做,而是能自由地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又承襲婆婆「錢,賺了就要花,但不能浪費!」的觀念,因此陳秀理也經常與朋友一同去旅行,挑戰以前沒做過的事,舉凡溯溪、搭滑翔翼、快艇都是新體驗。她更驕傲地說,每次旅遊大家都發揮所長,有些人善用語言能力,自己則是在購物時善用算術能力,幫忙精算價錢是否合宜,當起大夥的精算師。

▲活潑的陳秀理,在今年度(108)四維長青學苑成果展一連參加手語、陶笛表演,除了展現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更顯現出自己擁保活力。【攝影/周雅瑩】

  有詩佛之譽的唐朝詩人王維,於《終南別業》一詩中提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此言鼓勵人坦然面對人生絕境、順應自然,終將會有活路。正如陳秀理的生命經歷,從工作處境的轉變、先生突如離世時處境的錯愕、家庭事業面臨轉型的窘境,再到適應老後生活、身分轉換,陳秀理在任何境遇都選擇隨遇而安、處之泰然,在盡自己所能後,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及定位。也不禁讓人反思美國著名的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曾說:「只要下定決心克服恐懼,便幾乎能克服任何恐懼。因為,除了在腦海中,恐懼無處藏身」。生活中,難免都會遇上「天外飛來一筆」的錯愕,也會面臨生、老、病、死的課題,若在迎接挑戰時,皆能克服心中恐懼,將重心回歸自己、經營自己,便可以如陳秀理一般,享受生活、活在當下。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