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雅瑩
▲總是跟著時事的脈絡,隨時增加教學內容,讓長輩們的資訊不會與世界脫節。﹝攝影/周雅瑩﹞
|
▲站在黃瑞禧身旁的湯陳畏學員,上〈文學欣賞〉這門課程已經將近十年,她與黃瑞禧的關係親如祖孫,每每上課前都會為黃瑞禧帶便當。﹝攝影/周雅瑩﹞
|
國內旅遊國際化 再累我也甘願
「在長青學苑教長輩和在學校、補習班教高中生最大的不同就是『找到自己的舞台』!」黃瑞禧樂在其中的說。為了將所學發揮到極致,除了一般的室內教學,黃瑞禧每年都會帶學員去戶外教學,以實踐「讀萬▲每次帶學員去戶外教學,黃瑞禧在事前都會詳細研究當地人文歷史,以利之後能為學員詳細解說、收穫滿滿。 ﹝照片/黃瑞禧 提供﹞ |
妙用文學 讓教師也可以是生活的嚮導
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蘇聯教育家 蘇霍姆林斯基從小被外婆拉拔長大的黃瑞禧,面對長青學苑的高齡學員時,就像是與自己的阿公阿嬤相處,總是特別親切,尤其透過幽默風趣的話語,總能逗長輩們哈哈大笑,就如同老萊子綵衣娛親的樣貌。談到與學員成為亦師亦友的過程,黃瑞禧說,除了日常課程外,藉由與學員們互動凝聚感情、累積信任感,也讓學員們只要遇到困境,都會與自己分享並解決問題。這也讓人不禁想起蘇聯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的:「老師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黃瑞禧總是用幽默俏皮的模樣帶領高齡學員們正向思考,如此充滿活力,也讓學員們很喜愛與他親近。 ﹝照片/黃瑞禧 提供﹞
|
「妙用文學經典,談論生活大道理」是黃瑞禧可以同時兼顧課程品質及引導學員正向思考的撇步。以台語俗諺「吃碗裡,看碗外」為例,黃瑞禧說,東方人有個弊病,就是習慣「對外人慈悲,對家人嚴謹」。總是欽羨別人的家庭,卻看不到自己家人的用心和努力,讓原本自己對
家人的關「愛」,少了體諒和換位思考的心,變成一種承「受」,不但沒有拉進彼此的距離,反而將對方越推越遠。因此,黃瑞禧就會運用俗諺的力量,提醒學員:「愛,要有心!」多了體貼的用心,就能夠讓愛完整。
▲不只是黃瑞禧,就連他的太太孫儷文也在高雄市四維長青學苑擔任國文老師,為長輩的高齡學習盡一份心力。 ﹝攝影/周雅瑩﹞ |
除此之外,更令人感到訝異的是,總是替高齡學員設想的黃瑞禧,腦海裡還有個建立「老人之間關懷網」的藍圖,期望未來他的每個學員在長青都能有個傾聽自己心事的「家」。對學員如此用心至致的他,不僅在民國100年榮獲長青學苑優良教師獎,更在民國105年榮獲長青學苑優良課程遴選唯一特優獎。
活用所學投入社區營造 只因「這是我的家」
▲黃瑞禧與太太孫儷文在高雄市四維長青學苑教書至今皆已將近二十載,夫妻倆齊心為高齡學員的心,也一直是長輩們尊敬他們的原因。 ﹝攝影/周雅瑩﹞
|
除了教書這份志業,在黃瑞禧心中也有個桃花源。他說,台語俗諺『番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滿滿湠』,意思是番薯生命力除了非常旺盛,還懂得自我犧牲,換來枝葉代代繁衍的精神,而他也期許自己是那塊小番薯,盡所能的將自己奉獻給他人。
▲為了讓社區長輩有接近泥土、休閒泡茶的去處,黃瑞禧更設置「河堤香草教育公園」,讓社區居民能夠一邊放鬆聚會,還能夠深入認識香草植物。 ﹝照片/黃瑞禧﹞
|
生命不在乎長短 應在乎內容精采
人的價值,不在壽命的長短,而在貢獻的大小。─聖嚴法師
▲黃瑞禧說,此張照片是他今生最愛。除了紅色榮譽扁帽,這也是他帶高齡學員去戶外教學時所拍攝的照片,此張相片裏,包含了他所有的理想。 ﹝攝影/周雅瑩﹞
|
戴上象徵最高榮譽的紅色扁帽,露出自信的表情,黃瑞禧驕傲的說:「這是為社區打拼二十多年來所獲得的最高殊榮!」。四十歲時,他因一句「我還能為別人做什麼?」的自我內省,開始投入長青學苑教學及社區營造工作,將近三十年後的今天,不僅成為高齡學員們心中最景仰、最親近的老師,也在自己所居住的河堤社區,成為不可或缺的企劃發電機。心中的抱負都成為甜蜜果實,黃瑞禧揶揄的說:「能順利實現這輩子的理念,即便現在就離開人世,也不會有所遺憾」。豁達的他,甚至連告別式影片都做好了!這讓人不禁想起香港著名文字工作者─林夕於〈我所愛的香港〉中寫到的這麼一段話:「有些人愈活愈豁達,把世事看通透,故能幽默風趣可愛;有些人愈活愈糊塗,把經驗變成僵化的真理,成為老頑固的代言人」,若世事都能像黃瑞禧一樣,在盡心付出後,以樂天、詼諧的態度去面對世態變化,這樣日子就能過得簡單幸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