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5日

【銀髮心故事】不被生活擊倒 努力「找快樂」的歡喜阿嬤─林李月碧

文/周雅瑩
  我沒有讀許多書,也沒有結到好的婚姻。人生既有黑白,也有彩色。但我不斷找尋快樂,也只願留下快樂。林李月碧
  做任何事都不拘小節,咧嘴而笑時,發亮的雙眼就如金魚般閃閃優游著,79歲的林李月碧在高雄市四維長青學苑可有著「親切的小花媽」之稱。「她不僅是國寶,更是我們的『長青寶』!」〈長青口琴班〉的王秀瑛學員手搭著林李月碧的肩膀介紹到。即將邁入耄耋之年的林李月碧,至長青學苑學習口琴長達5年,她激動地說:「以前只要說想『學習』就會被阻擋,還要經由『家庭抗爭』才能學。現在最快樂的莫過是能盡情學習自己喜愛的事物」!
▲林李月碧咧嘴而笑、大剌剌的個性,讓人在她面前總能放鬆做自己。直來直往、沒有倚老賣老的處事態度,讓她身旁總圍繞著各個年齡層的朋友。 ﹝攝影/周雅瑩﹞
環境 改變不了求知的決心
  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我不怕千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樂團五月天 《倔強》
  出生於民國28年的林李月碧,家中務農且有碾米廠,在戰亂時期的台灣可說是過得非常富足。生活優渥,也讓兄弟姊妹們幾乎都得以念書,甚至至日本求學。但說起林李月碧的學習路程,可說是非常坎坷。在正準備求學之際,相逢小弟出生,父母因忙於農耕,便以「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要求林李月碧不得念書,這對一直引頸期盼得以念書的她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看到別人去念書,就會覺得委屈一直哭」她回想到,甚至曾以「不給我念書,我就要活活餓死!」這句話與父母打賭,這是林李月碧第一次為學的家庭抗爭。讓人不禁想起俄羅斯科學家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曾說:「現在,我怕的並不是那艱苦嚴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學習和認識我迫切想瞭解的世界。對我來說,不學習,毋寧死」。後來即便林李月碧在抗爭一年後得以念書,卻也因為晚讀一年、跟不上進度,被同學嘲笑。但這都不影響林李月碧對求學的堅持,她說:「以前放學回家,清完雞屎,便在月光下拉著小椅子坐在家門口念書。每天惶惶不安,就怕父母不再給予念書的機會」。對學習的鍥而不捨,彷彿唐宋八大家韓愈於〈進學解〉中寫到:「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想必對林李月碧來說,心情就如哈佛大學圖書館訓言:學習時的苦痛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國小畢業後,即便林李月碧在學成績優良,但也因過往「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讓她不得再繼續升學。
▲拿起小喇叭,自信地擺出吹奏姿勢。對林李月碧來說,每個學習機會都得來不易,因此她比任何人都來得珍惜。 ﹝照片/林李月碧 提供﹞

▲曾在〈全國四健作業組競賽〉榮獲多次前三名的林李月碧,退休後也在天主教聖功醫院種植蔬果。 ﹝照片/林李月碧 提供;攝影/周雅瑩﹞
  沒什麼可以阻擋你想做的事情,只有你自己的心。
  「我們四健會青年,有健全的手腦青年擔負起復興農村的大任,建設起富強康樂的中華」林李月碧隨口便可唱出完整的四健會會歌。國小畢業後就無法繼續升學的林李月碧,為了能夠繼續學習,舞勺之年就參與中華民國四健會家政班學習裁縫,並與兄長積極參於台灣農村青年的四健運動。透過發表創新農耕、脫水蔬菜技術,屢屢於每年的〈全國四健作業組競賽〉代表屏東新園鄉烏龍村獲得前三名的殊榮。這讓林李月碧直到現在仍可驕傲地說:「在〈四健會〉競賽中所獲得的前三名錦旗,多到插滿了整個家!」。除了至四健會學習裁縫,特別喜愛音樂的林李月碧,看到康樂隊樂師為婚喪喜慶吹奏樂曲,在花信年華時,也向父母爭取學習小喇叭的機會。「雖然因為學習小喇叭,第二次與父母抗爭。但是能夠在早上農作,中午去四健會學習裁縫,下午又可以練樂隊,充實的生活著,是件很幸福的事!」林李月碧心滿意足地說。就如同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也曾說:「學習是快樂的來源,即使你不在意自己將來有沒有成就,單以目前的生活來說,學習也一定會讓你覺得滿足」。
▲「為了學習,我也狠下心買下昂貴的電子琴過」林李月碧說,由此便可看出她為學的堅持。 ﹝照片/林李月碧 提供﹞
  談到小時候因傳統觀念被迫不得讀書,林李月碧說,她從不去跟其他兄弟姊妹比較,為學向父母多次抗爭,都是單純為自己爭取學習機會。結婚生子後,她銘記曾經不能念書的苦,並告訴兒女「每個人的學習機會都是平等的」!林李月碧堅定的學習目標,不禁讓人想起民主革命家吳玉章曾說:「目標既定,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曲折都不灰心喪氣,不輕易改變自己定的目標,而努力不懈地去學習和奮鬥,如此才會有所成就,達到自己的目的」。當然,學習的目的不必是為了要有多大的成就,重點是可以讓自己在獲得新知後,擁有快樂。
▲熟稔地為每件破洞衣料裁縫,林李月碧透過自主學習裁縫,雙手車出自己的人生,也透過雙手回饋社會。﹝攝影/周雅瑩﹞
用「找快樂」的態度 改變自己的生活
  養成快樂的習慣,可以幫助人掙脫外在條件的控制。─蘇格蘭詩人羅伯‧史蒂文生
  雖然先生是台灣機械公司的員工,但從結婚直至先生退休,我從來都不知丈夫的薪水多少、也從未見過。起初是因為先生的薪資全數交給婆婆,後來則是為了繳房貸林李月碧娓娓道來婚後生活的處境。尤其談到婆婆對人的嚴厲,及愛好賭博、打花牌的惡習,讓林李月碧每每談到過往,便會紅了眼眶。所謂「嫁乞隨乞,嫁叟隨叟」,為了照顧公婆、讓子女得以念書以及還清房屋貸款,林李月碧面對生活的困境,也咬緊牙關至樂仁醫院(天主教聖功醫院前身)擔任裁縫師賺取生活費。
  作家弗列德利曾說︰「兩個人從同一座城堡,由內往外望,一個望見的是泥土,另一個望見的是星星。」當我們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的處境時,唯一可以改變的就是自己的心境。「是大兒子的哭聲把我救回來」林李月碧眼眶泛紅地訴說過往生活壓力讓她多次對人生的絕望。為母則強的她,後來轉換心境:「既然苦,那就『找快樂』」。除了用「吃」,來彌補生活的苦。她也以德報怨,在婆婆住於安養中心八年的期間,無微不至的照料。不僅成為同事間的開心果,對婆婆的扇枕溫被,也讓旁人被她的孝心所感動,推薦成為高雄縣的孝行楷模。除此之外,懂得「找快樂」的她,也在工作、照顧婆婆婆的空檔時間重拾學習。於每週一、二、四至〈長樂藝文協會〉學習舞蹈及歌唱。並於民國103年起,在朋友的介紹下至〈高雄市四維長青學苑〉學習口琴。因為對林李月碧來說,求知就是〈勸學篇〉中寫到的:「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必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對婆婆以德報怨,讓林李月碧榮獲孝行楷模。她樂天的個性,也造就她總能看淡「老」帶給自己的不便。﹝攝影/周雅瑩﹞
善用自己的專才 讓生命留名發光
  真正的閑暇並不是說什麼也不做,而是能夠自由地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英國劇作家 蕭伯納
  「在聖功醫院只要說你要找做裁縫的『林媽媽』,就一定找得到我!沒有人不認識我!」林李月碧自信地說。除了學習、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林李月碧70歲退休後,便在天主教聖功醫院擔任志工至今將近十載。曾在聖功醫院工作33個歲月的她說,想到要退休,心情就如同強制幼童斷奶的母親,那種不捨非常難以言語。因此即便屆齡退休,在考量醫院對縫紉布料的需求量龐大、甚至有繁多客製化的需要,林李月碧選擇繼續留在聖功醫院縫紉部門擔任志工,奉獻專才。

▲林李月碧說,退休時醫院為自己舉辦前所未有的〈榮退惜別餐會〉,因此退休後便決定要回饋醫院、回饋社會,將自己的經驗用耐心傳承給他人。﹝攝影/周雅瑩﹞
  「院長前幾天請我幫忙製作迎賓椅的椅套!我都一各個量身訂做!」林李月碧引以為傲著。為了強化自己的志願服務專業,她於花甲之年便開始參與志工培訓。現在不僅在天主教聖功醫院擔任志工,更當起社區守護環境的打掃志工。積極參與志願服務的她,也於民國99年、101年因服務滿5001500小時,榮獲高雄市志願服務獎勵銅質徽章及兩次金質徽章,並且於民國105年榮獲衛生福利部志願服務銅質、銀質獎的殊榮!「125日我要北上去領衛生服務部志願服務金牌獎喔!」說到榮獲高雄市、衛生福利部的志願服務獎勵,林李月碧說,這些從來都不是自己去申請,而是聖功醫院的同仁主動為自己申請!「歡喜做、甘願受」做自己喜愛的事,也就不會覺得需要回報。現在所獲得的獎項,都只是為了讓後代的子孫留個念想罷了!
▲林李月碧與同學和老師們拉起高雄市四維長青學苑的〈樂活關懷學習列車〉布條,對他們來說,能夠將所長帶給他人歡笑,是最引以為傲的事。﹝攝影/周雅瑩﹞
  「今日是快樂的出帆期,無限的海洋也,歡喜出帆的日子」林李月碧牽著養護中心住民的手唱歌。除了擔任醫院及社區志工,她每個月都會與〈長青口琴班〉的同學至養護中心關懷行動不便的住民,更善用自己的好歌喉和對口琴的熱愛,多次參與高雄市四維長青學苑所舉辦的〈樂活關懷列車〉,將學習的技能轉化為社會關懷,帶給住民歡笑。談到參與關懷活動帶給自己的影響,她若有所思地說,一開始參與會因為看到年齡相仿卻身體不便的住民而難過。但沉澱過後,會思考著「生老病死,是人生的過程」,與其自怨自艾,不如告訴自己在這來日不多的每一天,盡情的將自己奉獻給他人,他們快樂,自己也就會更快樂。
▲林李月碧與同學一同至義大醫院安寧病房關懷病人,期望自己的專才得以讓病患因聽到熟悉的樂曲,而感到窩心。﹝照片/高雄市四維長青學苑 資料﹞
高齡生活:活在當下、樂在當下
  今日的美麗旅程,只有在你學會放下昨日時才能開始。─美國勵志演說家及作家史蒂夫.馬拉博利
  「每個禮拜都要去醫院幫心臟『充電』一下!」林李月碧很自然地說,彷彿身體的變化對自己毫無影響。談到如何面對高齡生活及逐漸退化的身體,她說:「我是民國28年出生,就用不凋零的28歲態度過生活」樂在當下的個性,讓人很難在她身上看到一丁點負面能量。
▲林李月碧於自己的裁縫工作室貼上《人生十四最》,期望能夠時時提醒自己「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人生最大的禮物是寬恕」。
﹝攝影/周雅瑩﹞

 尤其在長輩中敏感的「百歲年老」問題,林李月碧也灑脫地說自己已經簽屬〈放棄急救〉、〈捐贈器官〉同意書,並毫無避諱地跟子女說自己未來想要火化、樹葬的心願。「如果把我放在甕裡,然後擺進靈骨塔鎖起來,這樣就不能出來玩了!」、「如果火化然後樹葬,便可以回歸自然,每天聽蟲鳴鳥叫!」、「讓後輩子孫要老是記得忌日、準備三牲水果祭祀我,想到就覺得很麻煩!」林李月碧對未來身後事的處理,言語中,彷彿只是在說想買一張區間車的火車票、走到哪玩到哪,一般簡約、平淡無奇。在她樂觀的故事裡,讓人不禁反思:「好日子」和所謂的「花樣年華」,取決的不是年紀、夠多的幸運,而是能夠在每個日子裡,把握當下、樂在當下!就如林李月碧說,能夠擁有孝順的媳婦兒女、透過「找快樂」得以盡情學習,對她來說就是最好的日子,也是她現今仍可以如二十八歲般朝氣生活的原因。

▲林李月碧,一位儘管處境再艱難仍不斷「找快樂」的歡喜阿嬤。她的人生經歷雖說不是最坎坷的,卻是讓自己活得最瀟灑、快樂的。﹝攝影/周雅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