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7日

【銀髮心故事】善用自省確立生命意義 活出自我價值─張金玉



文/周雅瑩
  找到人生的方向,通常要經歷漫長的過程,僅僅依靠投機取巧或頭腦中的靈光閃現,很難達到目標。真正的自制自覺,總是緩慢而漸進的過程。我們踏出任何一步,都須有足夠的耐心,進行細緻的觀察和深刻的自省。我們更應態度謙虛,腳踏實地。─美國著名作家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從摸索中學習,再經由自省,讓自己得以步步朝理想前進,這是張金玉豐富自我人生的秘訣。
 ﹝攝影/周雅瑩﹞
  「心齋(審視內心、反躬自省)是認識自己、獲得人生效率的好方法。」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於丹曾這麼說。總是莞爾而笑,親切向人問候,張金玉的噓寒問暖,總是讓人感到窩心。現今為高雄市四維長青學苑內部督導的她,也是目前承辦學苑的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執行長、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的校長,從為人兒女,再到逐步實現自我理想,張金玉的生命經歷皆秉持「一日三省吾身」的態度,來探討自身生命的意義。現在的她,不僅成為藝術、社會行動等兩大領域中的前行者,也走在實現自己理想的道路上。
▲看見別人的優點,除了不吝嗇的讚揚,張金玉還會透過自省,讓自己能夠向他人看齊。
﹝攝影/周雅瑩﹞

自省 是找出自我價值的第一步

  中國的革命烈士張志新曾說:「人活著,總得有個堅定的信仰,不光是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還要對社會有所貢獻」,而張金玉也是秉持著這樣的信念。除了時時反省自己,不管她到哪個領域打拼,總是以「利他」的理念為出發點,為社會正義盡自己的心力。
▲張金玉背後的木棧板傢俱,是由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設立的〈木棧板創意設計工作坊〉所製作。將藝術結合空間創新,讓校園的角落擁有可以停留、休息的地方。 ﹝攝影/周雅瑩﹞
  「假如生命只剩下一點時間,我會滿意自己到目前為止的努力嗎?」從小就敏於自省的張金玉,高中時就讀台中護理助產職業學校,畢業進入臺北榮民總醫院就職後,從臨床工作中看到生老病死的人生樣貌,便像俄國小說家列夫·托爾斯泰一樣,開始反思「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起初,她不但立下「要讓生命活得更有意義」的信念,還發展自己在繪畫的興趣,並從護理轉向藝術,至台北士林畫室學畫、考取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西畫組,以及赴法國巴黎藝術學院、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完成造形藝術碩士。張金玉學成歸國後,也秉持愛因斯坦:「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綿歷來為真理和正義服務」的精神,參加女性藝術策展行動、發起台灣視覺藝術聯盟(改名為 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學會)、台灣女性藝術協會。在民國86年台灣政治解嚴後,張金玉也參與第一個立案的現代繪畫團體〈高雄市現代畫學會〉,並擔任第六屆理事長(也是該會首位女性理事長),且於任內發起〈『減法藝術』自來水公園牆畫視覺公共權行動〉,引領藝術界反思「藝術公共性」的意義。更和關心文化環境的夥伴組成「民間聯合文化會議」,多次舉辦公民論壇,一同為高雄市文化政策進行諫言。張金玉說,即便自己離開護理工作,但這份志業觸動自己對生命關懷和助人服務的熱忱,也持續於藝術創作與工作中延續。
▲張金玉看著校園菜圃裡熟成的番茄,引以為傲的說著這是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學員們所栽種的成果。 ﹝攝影/周雅瑩﹞
  被評選為美國十九世紀最佳詩人之一的奧利佛溫德爾霍姆斯曾說:「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於我們身處何處,而在於我們朝著什麼方向走」。張金玉除了參與多項藝術領域的發展行動,民國87年因關心公民素養教育而投入社區大學後,見義必為的她,也持續關心審議式民主、參與式預算、城市農耕、環境教育 等議題,並善用她在藝術創作的天分,將「減法藝術」的觀念帶進社區大學,把閒置空間加入新思維、賦予新的生命力,同時推展社大藝術基地。另外,她更於民國106年促成〈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設立〈食農教育發展中心〉,並於年底以〈南方食農教育聯盟〉召集人的身份,舉辦「南方食農教育願景論壇」,除了分享韓國首爾市及台北市的推動城市農耕的案例,還邀請高雄市市長擬參選人進行政策回應、與民眾交流,期望透過公部門與民間單位對話,能夠讓高雄的食物安全與低碳議題被重視。張金玉說,想要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生活,就要去瞭解現在社會的處境,並且思考如何做才能過得更好,這是自己持續投入社會行動的動機
▲小心地為菜圃的蔬果澆水,除了期盼會有美好的成果,也希望「城市農耕」的藍圖,能繼續於高雄深耕發芽。 ﹝攝影/周雅瑩﹞
  「偉大的事不會因一次努力就成功,中間會經歷很多挫折,再經過時間的積累,才會一步步達到理想」張金玉說。即便推動心中的抱負時,時常不如預期的順遂,但是張金玉從不放棄,因為對她來說美國民運領袖馬丁路德曾說的:「當我們對重要的事變得沉默,我們人生便開始失去價值」便是她一直以來的信念。從張金玉的生命經驗,也讓筆者體悟到「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應該善用自己的能力,為自身、為他人、為環境有益,才能活出自己的價值」。
▲佇立於高雄市三民區河濱國小外的〈幸福魚大王〉,是張金玉把藝術創作活用在閒置空間的想法之一。翹高的尾巴神似希望的種子,象徵孩子們是社會未來的希望。 ﹝攝影/周雅瑩﹞

自省 讓生命意義確立


  一個人不管多有成就,都會面臨老化,所以要學著放下執念、隨遇而安。接納每個狀態,並且好好經營自己,正是人生必備的課題。張金玉
  逐步走在實現自己理想道路上的張金玉,現在即將邁入耳順之年。如一般人都會經歷的,她前年也面臨母親的離世。談到面對親人的離開,張金玉雖然潸然淚下,但還是堅強的分享自己花費一個月踏上西班牙聖雅各近九百多公里的朝聖之路,來與母親告別的過程。張金玉說,朝聖路上,信仰基督教的她,時常思索自己遇到的每件事,透過反省與轉化,除了漸漸釐清自身的生命意義、放下對母親的掛念。更重要的是,她體會到如曾國藩先生曾說的:「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有它的用意,上天自有安排」,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接納自己每個狀態,並且好好經營自己。她也表示,除了從母親因克勤克儉,導致身體缺乏營養的生命經驗中,體悟到每個人都應該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透過接觸高雄市四維長青學苑的業務,看到不同高齡長者的處事態度,也逐漸理解過往家中長輩對生活的表達方式,並漸漸瞭解自己該成為什麼樣的老人,及懂得如何為自己的高齡生活做準備。
▲透過時時自省,讓自己的人生目標總能清晰、踏實,這是張金玉的生命經歷之所以能如此豐富的原因。 ﹝攝影/周雅瑩﹞
  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的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19世紀最重要的德國詩人 哈利海涅
  「年輕的時候在『事情』上著力,年長的時候則在『人』上面著力」張金玉說,這是她面對遐齡生活的態度。人的一生就是要不斷反省、修正自己,如果總是拘泥於部份事情,而忽略對「人」的關心、體諒,到人生的最後恐怕只會剩下自己。
▲開始接觸長青學苑的業務後,張金玉也藉長者們的經驗,學習如何面對未來的高齡生活。
﹝攝影/林鑫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